插一点话。
/ D$ Y* b8 t0 h/ B5 `3 {$ z0 r. f! Q, Q
, `9 ^+ j9 L% p& Kmicchi14.net上面有很多人提到如果不爱怎么会写这样的问题,因而得出,只要写,不管是什么剧,作者统统是由爱出发。micchi14.net7 {# v9 {4 B S1 F6 a4 n3 x
我非常不同意这样观点。
4 k- Z4 u0 a1 h- k% ^' f我曾经和H聊天时说过,走向同人的路径有很多种。之前在某处看到过这么一句话“看了这么多三受文,自己都好像开始爱三井了一样”。这就是一种的走向同人的途径——并非是自发自愿的,而是被某种情景进行长期刺激而走向了同人之途。
6 A. }. Z D7 ]1 R: {; p Q' Y: k并非这样走进三受圈的人,爱三井的程度就比其他路径进入三受圈的同好们的爱少。但是其中却存在另一种现象,比如某人某日看到的三受文恰好使得她沉睡的神经获得了刺激,觉得这种写故事很有趣,而故事里的人物居然是自己认识的人。而她恰巧也觉得写故事很好很刺激。于是她就开始写了。很多可能就是从她看到的第一篇受刺激的文里得到了感应,在一个圈子里待下来于是成了某命。" c m5 d' C: C3 h3 E7 D
不可否认,有些作者写某命,确实是恰巧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看了关于某个人物的文。
2 ]+ b4 }" I0 m* u y. p寿受主义——爱就是给他全部!如果一位作者说,我要写怎么样的文,反映如何的主题,因为需要笔下的人物来配合,因而给人物的行为套以冠冕堂皇的说辞。我们不要忽略,同人的根本是从人出发,先有人才有故事。好的同人作者往往是经历长期的过渡才会完成由情景来置人的能力,而之前有相当长的时期都会以人物来决定要写的内容。而非前面那种的本末倒置。
( q: y9 n" h$ Z/ l6 M% `为了一个故事来安排人物的作者,需要人物的言行为故事服务,势必要产生与同人人物有所偏差的地方。因为我们总会觉得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不会说某种话,不会做某种事情。其实这是按剧本走台词,统统粉墨登场。墨涂得多了,墨下面的面孔早已换了人,好多人被骗而犹不知。
A1 d8 [( `9 t' C同人的根本在于人物的灵魂,我们爱某个人是因何而爱,还不就是因为那人灵魂深处的某些在吸引着我们?
2 Q3 }3 D$ @* T寿受主义——爱就是给他全部!不要说什么即使作者扭曲了我们的心中的人物终究是因为爱,因为不爱谁耐烦写。但是我更要问,作者如果爱的是咱们的那个他,那她为何写的性格要和我们所认知的灵魂相差如此之多,甚至相反呢?以至于我们看完后要问,他是怎么了,他为什么要这么做。
" E8 c) z1 j7 e! i' t" Q. w很多时候,大家总把作者摆在很高的位置。认为写文的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。但是我要说,写文其实大家都会。表达的好与不好那是其次。同人本身追求的是爱,因为爱而幻想出各种各样的情节,然后形成文。( X. h+ @# g0 j; h
但是写文是一件辛苦的差事,这是真的。每篇成文作者都要反复思索,不停修改,才成为大家看到文字。
. b8 o# O. j: O+ Z但是,我仍然请大家把读者与作者的位置放平,所谓写文既然这么辛苦,那么写了文就一定是爱的想法一定要好好地掂量下。
# U3 R! a& \. }, P2 @寿受主义——爱就是给他全部!不管是看文的,还是写文的,请大家尊敬地爱你心目中的人物。
7 L" z9 b2 q6 a5 t+ z+ b3 l寿受主义——爱就是给他全部!让他以自己原本的面目存在吧。 | |